熱鬧的新春佳節,從手機收到多少拜年的短信?拜科技之賜,從登門造訪改為電話拜年,再由電話拜年變成了手機短信拜年,人與人的心換心,動動手指瞬間就能完成。是真心嗎?不能說不是,畢竟還是想到了那個人。會感動嗎?還是會的,只不過在本來以為收到的是他的原創,而後來發現是網上下載或是儲存轉發的時候,心頭恐怕會有一點點涼。
|
近來常常思考: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真情在什麼時候流露,在什麼時候消亡?如果人間有真情,哪一種是永遠不變的?怎麼叫變,又怎麼叫不變? |
*關於親情 |
人生下來,首先享受的是親情,但這享受和給予之間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也就註定了日後永遠的不平等。父母把孩子生下來,看著自己血脈的延續,吃盡千辛萬苦把他拉扯大,對孩子的牽掛一直延續到自己閉眼的那一天,這種情的份量,印證在「養兒方知父母恩」這短短七個字當中,可承受恩情的人往往並沒有對父母做太多的回報,而是當自己也做了父母後,自然而然地,對下一代無怨無悔的付出;世世代代,不變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樹欲靜而風不止」、或「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些可悲的定律。於是可以看到:七十歲的母親,為五十歲的兒子挑出魚刺才放心讓吃,只因兒子年幼時吃魚卡過喉嚨;八十歲的母親,為擔心女兒的心臟病,匆匆探望後急得自己大病一場幾個月出不了門;八十歲的父親,把妹妹叫到跟前交代,別讓原配的女兒日後與繼室所生的小女兒爭房子,因為她還沒成婚;九十歲的母親,自費住在安老院裡,可心心念念放不下中風的兒子,為他籌款買房。類似這樣的真實例子,在每一個人的周遭俯拾皆是。
|
|
親情中還有手足之情。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在各自成婚前是一樣,在各自成婚後是另一樣。當手足的生活重心轉移到他自己的家庭後,開始有「嫂子」、「姐夫」等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可是又很親的的人進入、影響,說話可能要言不由衷、舉動可能不再無所顧忌,這一層的關係,還可能在父母健康時是一樣,在父母老病後又是另一樣。好的情況是父母的老病把手足之情又重新聯繫起來,壞的情況是為了責任的分派、錢財的紛爭反目成仇。是否可以這麼說:大陸施行一胎化後杜絕了很多人間這一類的悲劇? |
*關於友情
|
友情,大約始自就學吧,終於何時呢?不一定。很多人說小時候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學校裡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因為不牽涉到利益問題。是啊,翻翻畢業紀念冊,細數那些單純的過往、曾經深刻的情誼,總是感覺那麼美好,可是,有多少能維繫到多年之後的現實生活裡呢?太多的例子是:當年每天膩在一起的人,現在在哪裡都不知道了,一生不會再見,見到也不認識了。曾經擁有的友情,是人人心底一個小角落裡一把生了銅鏽的鑰匙,久久,拿出來瞧一瞧,擦一擦,讓自己開心一下,說它虛幻,倒也真實。 |
真正來往的朋友中又分多少種,譬如沒事時一通電話約著打牌喝酒或聊天吃飯的是一種,有事時一通電話約著訴苦解悶或排難解紛的是一種,不管有事沒事不定找不找但心中總默默掛念的所謂君子之交又是另一種──這其中是一個境界的問題:境界越高顯得越虛幻,境界愈低看著愈真實。朋友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他不找你的時候你能肯定他心中有你,不等你找他的時候他會主動出現,彼此都能超脫一切物質金錢上的約定俗成,如果是異性之間還不能掺雜絲毫愛情的成分。無怪乎知己難尋。
|
|
*關於愛情 |
當一位中年的父親發現女兒開始談戀愛了,心頭湧上一股莫名的撕裂般的痛楚,他大概不會理性的回頭為老丈人的當年想想吧。
|
人間最親密的關係是愛情成熟後的夫妻關係,當人為了找尋自己的另一半在追求愛情的時候,往往不會顧念愛情與親情、友情都是相牴觸的。不是有這麼幾句常聽到的話嗎?所謂「重色輕友」、所謂「有了媳婦兒忘了娘」、所謂「女大不中留」。看看人的社會中有多少節日,但凡以愛情為訴求的節日絕對比其他所有的節日更能為商人炒作;為什麼玫瑰永遠比康乃馨值錢?因為愛情會讓人喪失理性,愛情會充昏頭,愛情會教人分不清虛實。 |
|
可是,當愛情延續成婚姻,是人由感性回歸到理性;當浪漫沉靜為生活,虛幻越來越模糊,真實越來越清晰,是人由舊有的親情,不好說是掙脫吧,至少是過渡到新建立的親情。丈夫、妻子,不再只是情人,而是家人,從而生兒育女,兒女又是新的家人,在自己建立的家庭中,付出的是親情,享受的也是親情。當初轟轟烈烈的愛情呢?在人生中到底是一場不一定能留有餘輝的絢麗罷了。這麼看人的感情需求好像是挺矛盾的?繞了一大圈到底為的是什麼呢?無怪乎為宗教獻身者都得超越情關了,愛情讓人耗損多少精神哪!
|
話說回來,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追尋愛情、走上婚姻之路,這原是人生極其重要的課題,走不上這條路的人生會被視為不圓滿。有趣的是:走上這條路的就都圓滿了嗎?很可惜答案是未必;甚至是圓滿的少,不圓滿的多。比起親情、友情的「變」,愛情的變數更大。婚前的分分合合不去說,婚後的變數尤其大得可怕。以現代的婚姻論,絕大多數的夫妻在結合的時候都有著堅實的愛情基礎吧?可為什麼婚姻失敗的比率那麼高?同床異夢、貌合神離的夫妻那麼多?新婚夫婦被致以祝福的所謂「永浴愛河」、「白頭偕老」,在人間究竟有多少真實的例子?當經驗過的人做出這些結論:「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曾為愛情付出真心或沒有責任感,相反的,這都是反映很多人歷經一番非常大的努力之後面對的很無奈的現實。我甚至以為:男人說的一句很粗俗的話:「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其實適足以勾勒出人在愛情的虛實之間掙扎徘徊的真實面貌。如果沒有文明社會的禮教、制約、規範、束縛、法律,如果不是家庭中親情的維繫、孩子的牽絆,如果人一味的追逐愛情,在人類──也是動物──自私、貪婪的本性下,這世界還不知會亂到什麼地步。
|
|
愛情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流傳至廣的「梁祝」是個唯美的答案吧。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生不能同衾,死但求同穴,夠偉大了吧。那麼已然修得百年共枕眠的夫妻呢?按說更該有這種情懷囉?可是,可是,像已故台灣名票劉大中先生夫婦那種可歌可泣的例子(劉大中先生故去後夫人隨之自盡)極少極少啊。人活著,要有生趣,沒了生趣,還要顧念責任。殉情,是表現對至愛千分之千的忠誠,是失去至愛了無生趣的宣告,卻也是對人生其他責任、其他現實面的背叛。所謂「直叫人生死相許」,到頭來還是淪為虛話的居絕大多數吧。梁山伯與祝英台要真結合了還不定怎麼樣呢,這樣說很殘忍嗎?蝶化,畢竟是虛構的呀。
人為什麼要虛構這種意境?道理很簡單,現實的愛情裡達不到唄。看梁祝哭的啥呀?現實的愛情沒這麼動人唄。 |
*關於人生最終的醒悟 |
人,從來到這個世界到離開這個世界,承受很多的感情,也付出很多的感情。人承受感情時,往往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付出感情時,往往自以為是掏心挖肺的。這背後隱藏的現實是:人其實最愛的是自己。
|
人不可能滿足於某一種的感情來源,因為人有各方面的需求。父母把兒女一點點的帶大,能說不了解兒女嗎?可是兒女成長到一定的時候,代溝必定出現,他們要找自己的朋友,找他們認為真正理解他們的人;當他們羽翼豐滿,就要單飛,這任誰也攔不住。是親情變了嗎?父母會這麼想,可兒女不會。人找尋朋友,所謂「物以類聚」,找尋伴侶,恨不得兩個人化為一體,其實人在這些過程中,都是基於對自己的愛,希望找到與自己契合的人,使自己快樂。想打球了找球友,想唱戲了找戲友,想結婚了找對象,結了婚有什麼不滿足還希望有個紅粉知己,道理就這麼簡單。找到和自己相像的、理解自己的人,覺得開心,開始為對方付出感情,契合度越高,感情投入越深。曾經深厚的友情或曾經濃烈的愛情在什麼時候絕裂?一個是在某一方的投入被發現是另有目的的時候,另一個是一方覺得對方跟自己所思所想不同的時候。前者固然令人痛苦,但了了就了了,後者帶給人的痛苦卻是很難平復的,尤其是在愛情的國度裡,是個一對一的空間,原本又容易充滿各種各樣虛幻的迷思,一朝迷思被現實打破,發現原來那個人不如自己愛自己,殺傷力是驚人的。
|
我說人最愛的是自己,倒不是在否定任何一種感情的付出,說人與人的感情都是虛假的,而是我在想:如果人能認清這一點,可能在走到人生終點的一刻時,可以比較坦然。當人付出以親情、友情、愛情,最好能常提醒自己:我付出,是讓我自己快樂,而不要總想著:我為他做了那麼多,為什麼他給我的那麼少?同時也能接受當別人給予自己感情的時候,他是在追求自己的快樂,這樣人心底的遺憾可能會少很多。否則,人怎麼能放下親情的淡化?怎麼能對友情的疏遠釋懷?又怎麼能接受愛情的背叛?人最愛的是自己,這原也很正常,世上哪一個別人也不可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午夜夢迴之際自己心裡在想什麼也永遠只有自己最清楚,活下去為的是什麼,不用由別人告訴自己,當沒有人愛自己的時候怎麼活下去,靠的也只有自己。就算所有的感情都是虛假的,至少自己對自己的感情是真實的。如果真能承受一份不渝的真情,那是千年修得的幸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