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尖團音淺說

 

龍宇純

本文刊登於台灣申報第876、877期


京崑戲迷網轉貼本文 (向明原先生致謝)


  京劇分尖團,是一個漢語音韻的問題。所以著名的漢語音韻學者羅常培先生,在【京劇中的幾個問題】(見<<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中,便曾談論到尖團字,並為尖團字立下了定義。我這篇小作擬說明兩點:一是京劇為什麼要分尖團、二是如何分辨尖團。

 

 關於第一點,京劇所以分尖團,是因為尖團音各有其不同來源。用唐宋時代三十字母或三十六字母的說法,古漢語本有兩類不同的聲母,一是齒音中的精、清、從、心、邪,一是牙喉音中的見、溪、羣、曉、匣。從其與韻母的結合觀點分析,又各可分為洪與細兩種不同讀音。所謂洪細,是依韻母的響亮度劃分的。當時的洪音細音如何讀法,都是專門問題,不去管他。我們只要知道細音傳遞到今天,不是韻母為「yi」或「yu」,便是含有「i」或「u」的介音成分;而此兩系聲母,則因方言的不同而有不同。或分別讀如國語的「z」、「c」、「s」三音及「j」、「q」、「x」三音,如蘇州、長沙;或兩者都讀為「j」、「q」、「x」,如北京、漢口。於是如祭和計、妻和期、西和希,蘇州、長沙聲母中分別有「z」、「c」、「s」或「j」、「q」、「x」的不同,北京、漢口則兩者全無差異。京劇前身是徽調漢調,當時歌者,取法乎崑曲,並根據方言或韻書,把背景相同的字一律按兩種不同讀音唱唸;到徽班進京而形成了京劇,這樣的唱唸法與當地人讀音不同,於是兩種讀音分別冠上了不同的名號,這便有了尖團音的說法。尖字本是尖音,能描繪讀音的狀態,故用為尖音的表徵;團字則只取相對為異稱,與團音的讀法並無關係。如果要給尖團音一個界定,便可以這樣說:凡古音聲母屬精、清、從、心、邪五母,北京音韻母為「yi」或「yu」或者含有「i」、「u」為介音的字,便是尖音,應讀「z」「c」或「s」開頭。除此之外,凡北京音讀「j」「q」「x」開頭的字,都是團音,即照北京音為讀。(羅文中的定義也是對的,但說尖音部分略有語病,且不若此簡單明瞭。)過去有人把凡國語讀「z」「c」「s」開頭的都視為尖音。如茲、雌、斯之類的字,與讀團音的字根本不發生關係,沒有區分的必要(這種字對南方人而言,有與讀「zh」、「ch」、「sh」字區別的必要,那是另一回事),這種說法是沒有意義的。有的藝人把軍字唸成「zun」,等於錯把見母讀成精母,似乎涉及尖團的問題,但「zun」的音於國語屬「合口」,與「開口」同為「洪音」,與尖音必屬「齊齒」或「嘬口」的「細音」範圍正相反,其不得視作尖音,不可與尖團之分混為一談,是十分清楚的。

 

 至於如何分辨尖團,一般自然用的是死記法。既十分麻煩,還有萬一記錯的顧慮。我國文字形聲字最多,現在的人都識字,參考形聲偏旁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不必全靠死記。譬如已知七字為尖音,切從七聲,砌又從切聲,便知都是尖音。又如且為尖音,從且的字韻母與「yi」或「yu」有關的,如沮、蛆、姐、覰,也都可以推為尖音。但有人寫覰為覷,這辦法不僅無用,還會因「虛」為團字,而可能把覷字讀錯。大陸推行文字改革,破壞了部分形聲系統,如以宪為憲,以彻為徹,也以偏旁來讀,便將導致錯誤。更有一種情形,形聲字本身就有同一聲符兼跨尖團兩類的,如宣是尖音,瑄揎渲等字雖然相同,暄萱諠喧卻是團音,非乞靈於死記之法不可。(類此現象極為罕見,「篇旁參考法」還是可用的。)只是死記法也自有其缺陷,除前述可能偶然誤記外,還有知識來源的問題。古音不是每個人都通曉,則無論為獲於師友的傳授,或得自名家的論述,都可能不免不合真實的地方。平日所見所聞,便儘有此例,恕不奉告。

 

 現在,我要介紹一個正確判斷尖、團的簡單方法。先列出一表如下:

精母

作、則、祖、臧、子、即、將、資、姊、遵、茲、借、醉。

清母

倉、千、采、蒼、麤、麁、青、醋、七、此、親、遷、取、雌、且。

從母

昨、徂、才、在、藏、酢、前、疾、慈、秦、自、匠、漸、情。

心母

蘇、先、桑、素、速、息、相、私、思、斯、辛、司、雖、悉、寫、胥、須。

邪母

徐、似、祥、詳、寺、辭、辝、隨、旬、夕。

 表中各字,是【廣韻】(宋代的韻書)中分別標示讀精、清、從、心、邪五母所用的「反切上字」。「反切」是古人用二字表示一字讀音的方法。譬如書中說:「津,將鄰切。」「將鄰」便是用來說明津字讀音的反切。「將」字在上,叫做「反切上字」,是用來表示津字的聲母的。表中「精母」下正有「將」字,就是說津字古時聲母屬「精母」,津字叫做「被切字」。「鄰」字在下,叫做「反切下字」,是表示津字的韻母的。(與本文無關,不詳說。)根據前文對「尖字」來源的說明,便可意識到,京劇尖字必不出表中諸字為「反切上字」的「被切字」範圍。因為「尖字」必在國語讀「j」「q」「x」開頭的範圍之內,於是我們又可以說:凡國語讀「j」「q」「x」開頭的字,【廣韻】反切上字見於表中任一字母之下者,便是尖字,便要將國語的發音「j」「q」「x」分別改讀為「z」「c」「s」。前舉津字便是一例。反之,國語讀「j」「q」「x」的字,【廣韻】反切上字不見於表中的,必是團音。如斤字,【廣韻】音舉欣切,舉字表中無有,所以是團字。這樣來分尖團,是絕對不會出現差錯的。於是,手頭只要有一本附有「檢字」的【廣韻】(沒有附「檢字」的,不便於檢查),對任何字尖團音有疑問的,便輕易都可以解決了。



京剧尖团音浅说

龙宇纯


  京剧分尖团,是一个汉语音韵的问题。所以著名的汉语音韵学者罗常培先生,在【京剧中的几个问题】(见<<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中,便曾谈论到尖团字,并为尖团字立下了定义。我这篇小作拟说明两点:一是京剧为什么要分尖团、二是如何分辨尖团。

 

 关于第一点,京剧所以分尖团,是因为尖团音各有其不同来源。用唐宋时代三十字母或三十六字母的说法,古汉语本有两类不同的声母,一是齿音中的精、清、从、心、邪,一是牙喉音中的见、溪、羣、晓、匣。从其与韵母的结合观点分析,又各可分为洪与细两种不同读音。所谓洪细,是依韵母的响亮度划分的。当时的洪音细音如何读法,都是专门问题,不去管他。我们只要知道细音传递到今天,不是韵母为「yi」或「yu」,便是含有「i」或「u」的介音成分;而此两系声母,则因方言的不同而有不同。或分别读如国语的「z」、「c」、「s」三音及「j」、「q」、「x」三音,如苏州、长沙;或两者都读为「j」、「q」、「x」,如北京、汉口。于是如祭和计、妻和期、西和希,苏州、长沙声母中分别有「z」、「c」、「s」或「j」、「q」、「x」的不同,北京、汉口则两者全无差异。京剧前身是徽调汉调,当时歌者,取法乎昆曲,并根据方言或韵书,把背景相同的字一律按两种不同读音唱念;到徽班进京而形成了京剧,这样的唱念法与当地人读音不同,于是两种读音分别冠上了不同的名号,这便有了尖团音的说法。尖字本是尖音,能描绘读音的状态,故用为尖音的表征;团字则只取相对为异称,与团音的读法并无关系。如果要给尖团音一个界定,便可以这样说:凡古音声母属精、清、从、心、邪五母,北京音韵母为「yi」或「yu」或者含有「i」、「u」为介音的字,便是尖音,应读「z」「c」或「s」开头。除此之外,凡北京音读「j」「q」「x」开头的字,都是团音,即照北京音为读。(罗文中的定义也是对的,但说尖音部分略有语病,且不若此简单明了。)过去有人把凡国语读「z」「c」「s」开头的都视为尖音。如兹、雌、斯之类的字,与读团音的字根本不发生关系,没有区分的必要(这种字对南方人而言,有与读「zh」、「ch」、「sh」字区别的必要,那是另一回事),这种说法是没有意义的。有的艺人把军字念成「zun」,等于错把见母读成精母,似乎涉及尖团的问题,但「zun」的音于国语属「合口」,与「开口」同为「洪音」,与尖音必属「齐齿」或「嘬口」的「细音」范围正相反,其不得视作尖音,不可与尖团之分混为一谈,是十分清楚的。
 

 至于如何分辨尖团,一般自然用的是死记法。既十分麻烦,还有万一记错的顾虑。我国文字形声字最多,现在的人都识字,参考形声偏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必全靠死记。譬如已知七字为尖音,切从七声,砌又从切声,便知都是尖音。又如且为尖音,从且的字韵母与「yi」或「yu」有关的,如沮、蛆、姐、,也都可以推为尖音。但有人写为觑,这办法不仅无用,还会因「虚」为团字,而可能把觑字读错。大陆推行文字改革,破坏了部分形声系统,如以宪為憲,以彻為徹,也以偏旁来读,便将导致错误。更有一种情形,形声字本身就有同一声符兼跨尖团两类的,如宣是尖音,瑄揎渲等字虽然相同,暄萱諠喧却是团音,非乞灵于死记之法不可。(类此现象极为罕见,「篇旁参考法」还是可用的。)只是死记法也自有其缺陷,除前述可能偶然误记外,还有知识来源的问题。古音不是每个人都通晓,则无论为获于师友的传授,或得自名家的论述,都可能不免不合真实的地方。平日所见所闻,便尽有此例,恕不奉告。

 

   现在,我要介绍一个正确判断尖、团的简单方法。先列出一表如下:
精母 作、则、祖、臧、子、即、将、资、姊、遵、兹、借、醉。
清母 仓、千、采、苍、麤、麁、青、醋、七、此、亲、迁、取、雌、且。
从母 昨、徂、才、在、藏、酢、前、疾、慈、秦、自、匠、渐、情。
心母 苏、先、桑、素、速、息、相、私、思、斯、辛、司、虽、悉、写、胥、须。
邪母 徐、似、祥、详、寺、辞、辝、随、旬、夕。

 表中各字,是【广韵】(宋代的韵书)中分别标示读精、清、从、心、邪五母所用的「反切上字」。「反切」是古人用二字表示一字读音的方法。譬如书中说:「津,将邻切。」「将邻」便是用来说明津字读音的反切。「将」字在上,叫做「反切上字」,是用来表示津字的声母的。表中「精母」下正有「将」字,就是说津字古时声母属「精母」,津字叫做「被切字」。「邻」字在下,叫做「反切下字」,是表示津字的韵母的。(与本文无关,不详说。)根据前文对「尖字」来源的说明,便可意识到,京剧尖字必不出表中诸字为「反切上字」的「被切字」范围。因为「尖字」必在国语读「j」「q」「x」开头的范围之内,于是我们又可以说:凡国语读「j」「q」「x」开头的字,【广韵】反切上字见于表中任一字母之下者,便是尖字,便要将国语的发音「j」「q」「x」分别改读为「z」「c」「s」。前举津字便是一例。反之,国语读「j」「q」「x」的字,【广韵】反切上字不见于表中的,必是团音。如斤字,【广韵】音举欣切,举字表中无有,所以是团字。这样来分尖团,是绝对不会出现差错的。于是,手头只要有一本附有「检字」的【广韵】(没有附「检字」的,不便于检查),对任何字尖团音有疑问的,便轻易都可以解决了。

 

咚咚鏘-中華戲曲網大舞台中有台灣龍宇純龍乃馨父女
   
 http://www.dongdongqiang.com/dlt/010-long.htm

及龍宇純參與2000/07
第一屆北京國際票友演唱會清唱問樵鬧府唱段
在線收聽  唱詞

http://www.dongdongqiang.com/dlt/010-long-2.htm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