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捧印〕中穆桂英的心路歷程
 

2003/05/26

  
  【捧印】,是全本【穆桂英掛帥】中的核心,常被票友乃至專業演員選為單演的折子戲。猶記在台灣比較早的年代,【掛帥】因是老梅先生晚年所演,一度被列為「禁戲」;專業演員及票友們學習這齣戲唱腔的不少,但無法上台演出,台灣在該戲「解禁」後首演【捧印】的是一位票友,造成很大的轟動。乃馨在至今不到四十場的舞台演出經驗中,【捧印】自1993至2000演了六次(含只演重要片段者),算是最多的了。其實以乃馨的個頭扮相、再加上沒有功底,演【捧印】是先天不足,很難討好的,可是我還就偏偏愛唱這折,可能和生性好強有關吧。最近看了2000年於北京演【捧印】片段的錄影,回想起一些準備這折戲的學習和自己摸索的過程,想作一番整理。

 

  1993年我首度演【捧印】是在台灣,身段方面依據梅老師葆玖先生的錄影,也參考了一兩位別的專業演員的資料。三個月後我把該次演出的錄像帶到北京,請梅老師賜教,梅老師看過之後,將若干不準確的地方逐一記在紙上,並於百忙之中抽空駕臨我住的飯店,整個兒帶我走了好兩遍,我母親在一旁以家用攝影機拍下來。那一趟北京之行,一為參加首屆國際京劇票友電視大賽,頒獎典禮上也於現場直播的節目中演了【捧印】的片段。二為正式拜師,三則於拜師翌日在中和戲院演出了【捧印】。半年之後我在台灣又有幸參與陸光國劇隊的檔期公演,演的是全本【穆桂英掛帥】

 

  不過我個人感覺,又過了五年之後,我於自己【馨韻】的首度公演唱【捧印】及2000年參加首屆北京國際票友演唱會再唱【捧印】片段,由於天長日久原本練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得重新練過,加上自己年歲也大了些,我一邊就舊有資料複習,一邊也開始真正很認真地思考一些有關【捧印】的問題。在身段方面,雖然我也算下了些功夫,比方熟背整場的鑼鼓點子好與鼓佬對戲、比方勤練雙層水袖保持不亂、嚴格要求自己捧印的幾處關鍵點亮相的角度、加強跑圓場的訓練(因我個頭不夠、得穿前一吋後兩吋的墊高彩鞋),但終究這還是我的弱項。在除了墊底彩鞋、還靠穿小胖襖、甚至加墊肩來盡量彌補先天身材的不足之餘,我比較用心的還在於人物的內心戲。這方面的摸索,我靠的是老梅先生的錄音,自己逐字逐句地揣摩穆桂英在這折戲中內心層次的變化。

 

 

  老梅先生在晚年推出【穆桂英掛帥】,以他的年齡、扮相、嗓音,表現年近半百的穆桂英,這種先天的契合度,是年輕坤旦所不可能擁有的。【捧印】上場四句慢板,老梅先生唱到「又來尋釁」的「釁」字,末幾個轉折的暴發力,在我來說,恐怕窮盡一生的追求也達不到十分之一!當一雙小兒女安返家門,那頭一聲「兒啊」,道盡母親心懸已久如今盼到兒女歸家的喜悅;而聽說姐弟倆兒的輝煌表現,一句「嗯、果然不愧我楊門之後」,老梅先生念得異常低沉內斂,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因為穆桂英原意不叫小兒女冒險,念這句是表露感覺楊家有後繼之才的欣慰,如果念得太高亢臉上再帶著驕矜之色,與後續的情緒就不連貫了。穆桂英好不容易放下懸心,當一聽說文廣刀劈王倫、奪來帥印、宋王命她掛帥出征、忽地自文廣手中接過拋來的帥印,老梅先生這時的做表,至今我無法揣測,因為特長的底鼓聲中觀眾的動容與熱烈的反應,我沒有在現今任何一位演員的現場演出中看到過,我無法想像老梅先生怎麼能做到!每次聽到這兒,不禁更加感嘆老梅先生生前這最後一齣戲竟然沒有錄像,是多大的遺憾!

 

  再往下的一個重要轉折,是綁子上殿被老太君的出現阻攔,穆桂英身為孫媳,只得壓抑一腔怒火,小心應付。當太君乍見帥印激動昏蹶之際,我自己加了一個動作:就是當焦急地念「太君醒來」之後,要求文廣要與我對一下眼光,我用手指責他,表示「皆因你而起」的怨懟。穆桂英侍奉太君的一些小動作都得時刻注意不能輕忽。

 

  關於穆桂英究竟是在哪一個點上決定披掛上陣的,我想了很久。一般演出當太君唱道「妳年將半百怎言老?老身我九旬已過志不減青春」時,桂英多是面帶笑容的,我以為不可。桂英此刻的心態是「三關上將俱已凋零」,她根本不認為以一己之力能擔當重任,她自己年未半百尚且猶豫,怎麼會認為老太君九旬已過不減青春是事實呢?所以我的反應是背供低頭搖手嘆息。至於太君唱「金花文廣已長成人」,我則加了一個背身拭淚的動作,意思是與先前穆桂英二六唱段中那一句「人受恩寵我添新墳」呼應,心想「我楊家死得還不夠多嗎?還要賠上我一雙小兒女嗎?」另外一般演員,在老太君用了些心機唱到「妳不掛帥我來掛帥」連聲咳嗽時,穆桂英趕緊前去安撫,在處理上往往略顯急燥。這其中我覺得有兩處值得注意:第一、穆桂英接過帥印,有一背供唱了一句散板「老太君一片忠忱感人心」,這句不能一帶而過。我演到此處是要求自己做到很受感動快要掉下淚來的那個勁頭兒,在「馨韻」演出的那一場得了一個彩是使我感到很安慰的,因為我在演出前便對自己說:這一句我還沒看到有人得過彩,我想看看今晚觀眾的反應如何。第二、穆桂英趨前道「啊太君!太君不必如此,孫媳遵命就是。」太君喜形於面道「妳掛帥?」桂英答「掛帥。」太君再追問:「出征?」桂英接:「出征。」我用兩個句點寫桂英的回答而不用驚嘆號,皆因老梅先生的念很清楚這時的桂英是基於受太君精神感召、又心疼老太君激動咳嗽,意在安撫,而不是真的已然做好了出征的心理準備!如果這一聲「出征」用驚嘆號,念時臉上煥發光芒,那接下去九錘半起的所有過程都不必演了!

 

  我的體會是:太君接下去的一句話「這才是我楊家的好媳婦!」這句話才是真正激發了穆桂英的鬥志、提醒了穆桂英的責任感!所以我到這時眼皮一抬,有醒悟的表情,意思是「對呀!我是楊家的一份子啊!我對國家有責任、不該灰心喪志啊!不能對不起楊家的祖先哪!」這臉上才露出一點精神,於太君說完「老身還要與妳聚將催鼓」時,稍帶激昂的說了一句「謝太君!」緊接著又不放心老太君偌大年紀,邊追著說「看仔細!」邊恭送太君出門下場。這個送太君下場的躬身動作要稍久一些,因為穆桂英一方面自己內心也在作調適。當她抬頭往下場門追幾步看看太君的背影遠去,一點頭表放心了,再一回頭讓觀眾看到的穆桂英,已經換了一張臉:這張臉上,去掉了對老太君的擔心,只剩下自己的篤定;而這層篤定,還只是限於「好,我要來想想出征的事了。」梅老師說戲非常強調這幾步走,一步一步不能慌張,要顯出一個即將掛帥的、冷靜的風度 。

 

  穆桂英這番進門,背身左右甩袖、再雙下袖,上袖回身站穩準備唱「一家人聞邊報雄心振奮」時,單手在前置於腰際,大將之風已悄然展現。雖然決定出征,但畢竟「二十年拋甲冑未臨戰陣」,心中的惶恐、對自身年齡的憂慮、又想到三關無人、兒女尚幼,這都使她一時間陷入天人交戰。這一段屬於身段的部分,我一再強調是我的弱項,不敢多寫什麼。末了一聲「哎!」有個漂亮的背袖花兒,再回身唱「難道說我無有為國為民一片忠心?」聲情將戲推向一個高峰,咚咚咚三聲鼓響,桂英斜身雙背袖頭一次一次抬高,用好似準備起霸的那種意思跑了半個圓場,到小邊兒再一前翻水袖的亮相,據一位當年看梅大師現場演出的長輩形容給我聽:「那臉又變了!儼然就是要殺人的意思了!」

 

  進入「猛聽得」的唱段時,穆桂英臉上已然雲霧散盡,取而代之的是自負、自尊、自信,是雄心萬丈不減當年更勝當年!再往下接「我不掛帥誰掛帥」,水到渠成,直至終場一以貫之。

 
  一般演員到了這最後的高潮問題都不大,今天我所想強調的是整場戲穆桂英的心路歷程,得一層一層的用心區隔,使整體表現條理分明、合情入理,否則稍有敗筆,實在對不起這麼好的劇本。不當之處,還請方家指正!
 

咚咚鏹論壇精粹轉貼本文(向中國貴妃致謝)

京崑戲迷網轉貼本文 謹此致謝

呂氏雅舍文藝網轉貼本文 謹此致謝

 

 

梅藝探索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