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關於〔白蛇傳〕的兩處唱詞 

 

我一向反對亂改老戲,可是我贊成修改老戲中一些不盡合理的詞句。以前我在 [生死恨][三堂會審][汾河灣]等戲中,曾經改動過一些唱詞或唸白,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果改唱詞,能不影響唱腔是最好,萬不得已才連唱腔都動。今年北京東城文化館要排〔白蛇傳〕,目前我在利用課餘的時間準備[白蛇傳]的前四場戲,對我來說,這是個較困難的任務,因為學杜近芳老師的唱腔、唱法,有很多地方是我難以掌握的,需要比較長的適應期,或者是否要做一些唱法的調整,我還在摸索中。但在詞句方面,我已決定要改動兩處唱詞,我想在此說明一下,還請大家指教。

 

第一處是〔遊湖〕的一場:

  最後一句白蛇的唱:“莫叫我望穿秋水想斷柔腸。”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過於保守,從小到大每聽到這一句就覺得全身不舒服。我覺得,在古代,即使再浪漫的愛情故事,男女初遇,女子就這麼“語出驚人”,今天剛認識,明天見不到就要“想斷柔腸”,喂唷唷...實在是太過了啊!(就算是放在今天這麼開放的社會也夠瞧的!)“老誠”的許仙聽到這樣的話,怕是嚇壞了,恐要像〔春秋配〕裡的公子那樣拂袖而去吧。我演的時候將會把這句改為“莫叫我翹首空望徒留惆悵。”我想,還是含蓄點的好,意思也夠清楚了,不要那麼大剌剌的,比較美吧。這個改動已經考慮了字音,是無需易腔的。

 

第二處是〔酒變〕的一場:

許仙在準備了醒酒湯後唱道:“那法海他幾次對我言道,道我妻她本是千年的精妖,本當不把香夢擾,這一點疑心怎能消。然後還有一個上句:“端起湯兒把賢妻叫...”接下來許仙嚇死過去了,青兒上場叫醒白蛇,白蛇接唱下句“一見官人魂魄銷。”再唱“哭官人只哭得肝腸如絞,官人哪”這句“一見官人魂魄銷”怎麼聽怎麼彆扭,為什麼呢?不妨想想:在很多戲裡人物遇到突來的轉變都是從上句唱起的:

例如∼[捉放曹]

“陳宮一見咽喉啞,年邁老丈染黃沙,

你一家大小喪劍下,老丈啊...

又如∼[浣紗記]

“一見娘行投江河,怎不叫人淚如梭

你今一死皆因我娘行啊...”

這樣的例子很多,可以說是京劇劇本裡的慣用模式了。也就是說“一見...”一般都是個上句高腔,繼之是描述情境或訴說感受的下句低腔。所以如果說這〔酒變〕一場,白蛇見許仙喪命是上句起唱的話,很好處理,按一般的設計唱詞會是像這樣的:

“一見官人魂魄銷,不由素貞哭嚎啕

哭官人只哭得肝腸如絞,官人哪...”那樣聽來就很順耳了。問題是現在“一見官人魂魄銷”已是下句了,從詞意看,由於是下句,沒有辦法再安上像“不由素貞哭嚎啕”這描寫反應的詞句;從行腔看呢,也由於是下句,走低腔,沒有辦法展現乍見變故的震撼,基於這兩點,當然就顯得很彆扭了。如今不好更動上下句既定的情況,那只能就這一個下句想辦法。我看陳淑芳在台灣演的版本,加了一個字,把詞改為“一見官人<我>魂魄銷”,想也是發現了這個問題吧,藉此更動把詞句的意思扭轉,說一說白蛇看到許仙喪命後的感受,但顯然這句話是不通的∼要見到官人“喪命了,白蛇魂飛魄散,語意才完整啊!“一見官人”她就魂魄銷了,這話怎麼通呢?我的辦法是把這句(下句)的詞改成:“許郎殞命我魂魄銷”,然後接唱“哭官人只哭得肝腸如絞,官人哪...”這樣的改動,既符合了詞句內容的需求,字音也合適,不用更改唱腔。我想這個改法應該是比較理想的。

 

关于〔白蛇传〕的两处唱词 

 

我一向反对乱改老戏,可是我赞成修改老戏中一些不尽合理的词句。以前我在 [生死恨][三堂会审][汾河湾]等戏中,曾经改动过一些唱词或念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改唱词,能不影响唱腔是最好,万不得已才连唱腔都动。今年北京东城文化馆要排〔白蛇传〕,目前我在利用课余的时间准备[白蛇传]的前四场戏,对我来说,这是个较困难的任务,因为学杜近芳老师的唱腔、唱法,有很多地方是我难以掌握的,需要比较长的适应期,或者是否要做一些唱法的调整,我还在摸索中。但在词句方面,我已决定要改动两处唱词,我想在此说明一下,还请大家指教。

 

第一处是〔游湖〕的一场:

  最后一句白蛇的唱:“莫叫我望穿秋水想断柔肠。”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过于保守,从小到大每听到这一句就觉得全身不舒服。我觉得,在古代,即使再浪漫的爱情故事,男女初遇,女子就这么“语出惊人”,今天刚认识,明天见不到就要“想断柔肠”,喂唷唷...实在是太过了啊!(就算是放在今天这么开放的社会也够瞧的!)“老诚”的许仙听到这样的话,怕是吓坏了,恐要像〔春秋配〕里的公子那样拂袖而去吧。我演的时候将会把这句改为“莫叫我翘首空望徒留惆怅。”我想,还是含蓄点的好,意思也够清楚了,不要那么大剌剌的,比较美吧。这个改动已经考虑了字音,是无需易腔的。

 

第二处是〔酒变〕的一场:

许仙在准备了醒酒汤后唱道:“那法海他几次对我言道,道我妻她本是千年的精妖,本当不把香梦扰,这一点疑心怎能消。然后还有一个上句:“端起汤儿把贤妻叫...”接下来许仙吓死过去了,青儿上场叫醒白蛇,白蛇接唱下句“一见官人魂魄销。”再唱“哭官人只哭得肝肠如绞,官人哪”这句“一见官人魂魄销”怎么听怎么别扭,为什么呢?不妨想想:在很多戏里人物遇到突来的转变都是从上句唱起的:

例如∼[捉放曹]

“陈宫一见咽喉哑,年迈老丈染黄沙,

你一家大小丧剑下,老丈啊...

又如∼[浣纱记]

“一见娘行投江河,怎不叫人泪如梭,

你今一死皆因我,娘行啊...”

这样的例子很多,可以说是京剧剧本里的惯用模式了。也就是说“一见...”一般都是个上句高腔,继之是描述情境或诉说感受的下句低腔。所以如果说这〔酒变〕一场,白蛇见许仙丧命是上句起唱的话,很好处理,按一般的设计唱词会是像这样的:

“一见官人魂魄销,不由素贞哭嚎啕,

哭官人只哭得肝肠如绞,官人哪...”那样听来就很顺耳了。问题是现在“一见官人魂魄销”已是下句了,从词意看,由于是下句,没有办法再安上像“不由素贞哭嚎啕”这描写反应的词句;从行腔看呢,也由于是下句,走低腔,没有办法展现乍见变故的震撼,基于这两点,当然就显得很别扭了。如今不好更动上下句既定的情况,那只能就这一个下句想办法。我看陈淑芳在台湾演的版本,加了一个字,把词改为“一见官人<我>魂魄销”,想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吧,藉此更动把词句的意思扭转,说一说白蛇看到许仙丧命后的感受,但显然这句话是不通的∼要见到官人“丧命了,白蛇魂飞魄散,语意才完整啊!“一见官人”她就魂魄销了,这话怎么通呢?我的办法是把这句(下句)的词改成:“许郎殒命我魂魄销”,然后接唱“哭官人只哭得肝肠如绞,官人哪...”这样的改动,既符合了词句内容的需求,字音也合适,不用更改唱腔。我想这个改法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梅藝探索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