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精華回顧之文字篇

>>留言板精華回顧之圖文篇

>>留言板精華回顧之答問篇

暴風雨後的溫情∼2003/07/07整理完畢 

sean lu
2003/11/02

我是苏州的一个大学生,现在现在京剧的市场在大陆越来越小,年轻人都喜欢流行歌曲,喜欢京剧 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本来我也对京剧也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在看了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后发现了京剧的魅力,真的无愧"国粹"称号,很高兴看到台湾的京剧爱好者也在努力继承发展京剧,京剧是所有华人的共同财富,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中国人能努力将她发扬光大.

dahai
 2003/10/29

读龙女<追忆郭老师歧山先生>文,向未曾谋面的郭歧山先生致以深切的哀悼。
默默无闻 一丝不苟 维护传统 发扬传统
TOM 2003/09/22 拜讀了幾篇對於張飛的情人的評論 我也說說幾句吧
老實說 我不是京劇專家也不是戲評 只是熱愛京劇的一份子
有戲看 已是人生一大享受
那天晚上 我和我們公司的顧問一塊兒去看 他是個上海人 年過70了 早年在軍旅 和我爸一樣 後來投身於證券業 人稱老兵 曾做到台灣第一大券商的副總 偶而票戲 也常看國光和戲專的戲 他看過的戲 不比我們這些4 5年級的少吧 我很少聽他批評 為何呢 他常說 在今天台灣的政治環境 有兩所國立專門培育京劇教育的學校 是很令人驚奇的 阿扁政府再怎麼去中國化 可對於京劇教育的延續 我們是認同的 以台灣的資源 師資 文化 要有個一流的京劇團隊 有點強人所難 他們這些戲迷 什麼大戲沒看過 但如今呢 有戲看 已是一大享受了
當晚的戲 我無從評論 但我看到幾位老先生鼓紅了雙手 尤其是當鐵漢張飛深情款款的對著夏侯女唱出思念之情 我不禁想到 以前我爸每當聽到四郎探母時 必定哭紅了眼框 戲曲的境界已超越了一切
或許 今天大家對於那天晚上的疑問或評論 其實是可以去戲專網站留言 或心得交換 才是正解吧 我曾去國光網站 建議國光的網頁應該要更新些 國光也承認 會改善的 戲專也不是完美的 如能做雙向互動 會更好些 我也偶而會去市長馬英九信箱 指出台北市的一些缺點 效果也不錯
在台灣 京劇教育是很不容易維持的 想想看 今天有多少家長願意送小孩去學京劇 我很敬佩那些幕前幕後的英雄
多些鼓勵吧 至於批評呢 要有建設性的 且能互動 有效果的較佳
還是想說 在台灣有京戲看已是人生一大享受了

龍乃馨
2003/09/21
 

有熱心網友提供了收聽珍貴錄音的網址,又正好有網友打聽這一段,貼在這兒供大家欣賞:梅蘭芳先生1929年霸王別姬西皮慢板:
http://www.jingjuok.com 音質清晰非常動聽 同時向京劇藝術網致敬!

TOM2003/09/18

Yaling:

yumeko:

Yaling:

乃馨:

Yaling:

昨晚去看了張飛的情人
也是第一次看國立戲專的戲 老復興的功力 仍然了得 丁揚士的張飛 唱功頗佳 尤其細膩之處 深情款款 讓人見識到"燕人 猛張飛"的柔情
丁的花臉唱腔 仍屬佳作
趙復芬的夏侯女 是漸入佳境 尤其到後半場的哭靈 滿場叫好
整體而言 我個人還蠻喜歡的
當然三國戲也是我所熟悉的緣故
 
應朋友之邀我也去看了這齣戲,覺得第一場夏侯女的服裝袖口為現代的小袖.少了水袖,青衣旦角的一雙手露在外面,甚不妥當也不美觀,唱腔不像京劇,還好到後來有所改善,有些唱詞太現代了,例如:為什麼,若改唱:卻為何,相信會較順口好聽.其他不談了. 我星期四去看的,我有別的想法。
第一佈景道具太過,這讓我十分厭煩,太海派了。喪失了很多傳統戲曲的元素。
第二,這真的是京劇嗎?為什麼……演員的唱讓我有歌仔戲的錯覺??流水不再是我熟悉的流水了,慢板也是。還有,一開始出來的幾個小兵唸白很「台灣國語」!對了,有時候會突然來個「尖團不分」。(例如""這字)
當然還有劇情不太合我個人胃口,跟我一起去看的朋友說好像西方話劇。我也這麼覺得。總總因素,我和一起同行的朋友們中途就離開沒繼續看。不過看樣子下半場比較精采?我似乎錯過了。
其實我也中途想走,不過還是耐性看完,哭靈一場,! 京劇為了所謂的市場,各方面求新求變似乎兩岸是一致的,觀眾的反應始終也是兩樣的,這個時代只看什麼有人出資什麼有人捧,還往往受些非關藝術面的因素操控,潮流怎麼走也不是誰能改變的.但願兩岸的京劇演員在偶爾嘗試新作之餘都別忘本,别讓下一代看不到傳統,我們這些愛京劇的傻子也就滿足了吧. 其實我很迷惘,傳統的京劇是哪裡不好?為什麼需要作那麼大的改變?甚至是流水不像流水,慢板不像慢板?新京劇真的吸引更多的新觀眾嗎?多少新編的京劇能流傳一再演出?
京劇式微有多種原因,愛戲的票友很多,為何不出來看戲,表達對京劇的支持,常常京劇的演出能上六成座就不錯了,或許大家可以說現在演員程度不夠好,所以不想看,大家為何不抱著鼓勵的心態?
前陣子朋友請我去看唐美雲的歌仔戲,看到現在的歌仔戲用上了許多京劇中的東西,讓我感觸很深,希望眾愛好京劇的前輩多想想,大家不要只是感嘆抱怨,只是自己在票房唱的高興,多用行動支持吧!我期待11月份的傳統老戲能有滿堂彩.

龍乃馨
2003/08/
29

乃馨於臨行前:
謝謝朋友Tom的留言!
我非常喜歡聽李大師的言論 透過間接的關係有兩本他親筆簽名相贈的書 一直希望能和李大師見一面可是這一面之緣就是沒有 只有一回在馬路上看到他...

按現在流行的話 [五年級生]尤其是喜歡傳統的 的確容易在心態上有些不平衡  我並沒說就此移居大陸但最近總想起〔台北的天空〕這首歌 畢竟在台灣整整三十二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選擇了彼岸 內心無疑還是會很痛苦的 李大師不管為了什麼原因五十年守著台灣 當他說即使妻兒離開他也不走 這話聽在我的耳內說不出是什麼滋味他的根不在北京嗎 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他做到這種境界呢

好像扯遠了 希望有機會把我這方面的一些想法說一說 我哪裡有什麼文筆才氣 不過是不甘寂寞哄著自己玩兒罷了 順便提一句 我原本想這趟走之前寫一篇〔向CCLC學員說些心裡話〕 網頁已設  但真的沒有時間寫 這兒做個預告給自己一些壓力 到了彼岸頭一件網上的工作先完成這篇吧 是和剛剛前面的話有關的

謝謝Tom數月來對本留言板的貢獻
也先謝謝你繼續努力 哈哈
對不起這〔板主〕太不講理了

網際網路 無遠弗界...  

tom
2003/08/
28

"我的朋友" 乃馨姐
還記得20多年前吧 大約是國高中時期 我很喜歡讀傳記文學叢書 從那兒我知道了很多的民初人物 從蔡元培 胡適 傅斯年 蔣孟麟 葉公超 魯迅等前輩宿耆 涵括了教育家 外交家 文學家 當然古典章回小說也是我的最愛 三國演義看了不下數回 也因為這段年少狂妄的歲月 因緣際會在網路上認識了乃馨姐 我愛古典文學 也經常倘洋在民初北大校園的幻境中 京劇則是跟我老爹 從小聽到大 胡適之很喜歡用 “我的朋友” 來稱呼他的朋友 在40年代初期 台大校園也誕生了一位奇才 李敖之 李先生很以他的才氣自豪 自稱50年來及500年內 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都是 李敖李敖李敖 李先生也習慣以 ‘我的朋友’ 來介紹他的朋友
我和乃馨姐僅有三面之緣 才氣 文筆及對京劇的執著 真有點生錯了年代 乃馨畢竟是活在古典中國的 台灣日益的去中國化 以乃馨的心境而言 是有點格格不入的 在龍女網站屆滿一週年之際 我也謹以 ‘我的朋友’ 乃馨為題 祝福乃馨姐
山高水流長 斯人日已遠
乃馨姐 日後北京見

龍乃馨
2003/08/16

樓下的劉先生你好!
首先表示歡迎!
你這麼年輕能對梅大師感佩這真是挺難得的
關於你的問題 其實不太容易用簡單的文字回覆 再者我也怕自己沒有資格回答...
以水字形容音色 應在強調其潤甜清亮
這要有天賦 也要靠後天不斷對共鳴的掌握 至於梅派的特色 有一位長輩曾以書法作比喻 梅的唱如同筆劃少的字 看似簡單 正因簡單 要有力度 能站得住 卻也正是最難...
我想這樣吧
我建議你到彼岸的中國京劇論壇提問
那兒的能人甚眾!! 應該能有更好的解答!!我的唱 恐怕啥都不是吧!!
中國京劇論壇的網址是http://my.clubhi.com/bbs/661428/你用簡體字貼進去問問試試吧
也或者有其他真正懂梅派的行家願意在這塊園地補充的?
我最近受了很多批評指責
不太敢對梅藝多說什麼了
還請你多多原諒才好!
也謝謝你貼的李勝素小姐的照片
她的網站是
http://www.freewebs.com/lishengsu/

龍乃馨
2003/08/07

明天是梅大師逝世四十二週年 感謝熱心網友提供以下網址
請各位愛好梅派藝術的朋友共賞
http://culture.qianlong.com/meilanfang

chenggong
2003/08/04

龙小姐:看了“终不能离群索居”后很为你高兴——经过近三个的时间,你已经完全摆脱了不愉快事件带来的阴影,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对自己的反省、深思。在性格上提高了一大步。可喜可贺!祝福你以健康的身心拥抱未来的生活!

香港 冰櫻流   2003/07/27
很喜歡妳的網站!!

妳好!!
我是最近才喜歡上京劇的!!妳的網站實是叫我得益不少!!
妳要努力啊!我會支持妳的!!

yumeko   2003/06/18

Yaling: 乃馨:
好久沒來這裡了
這是我的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我只是個學了點皮毛的小小京劇社準社長
我不太喜歡京劇加上西方的東西,例如背景、交響樂等等,但是並不代表京劇音樂沒有進步的空間這是兩回事,如果改良燈光我倒是沒意見。
這樣說好了,如果我是外國人,我希望看到的是最傳統最中國、原汁原味的京劇(其他戲曲也一樣)
就如同我要看他國的傳統藝術,我要看的是最原始的風貌,我要看的是最傳統最能代表他國的東西
這只是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請多指教
您的想法正是我對京戲的看法,老梅先生雖然對京劇有諸多改革,但他並未引進西洋的東東,勉強為了吸引觀眾而從事所謂的京劇改革,或為改革而弄得四不像,真有長遠的發展嗎?
我並不排斥交響樂與歌劇或好萊嗚式的歌舞劇,這些也很好看,只是我認為京劇的改革不應在此,何況我認為京劇乃經過百年以上的發展,今天觀眾減少並不是京劇本身不好,時代的趨勢是速食文化,一般人如果無人引領,豈能領略京劇藝術之美.真正該改的是需要文化部門的多多提倡,以及劇班內的陋習.
二位的對白真教人開心
Yaling   2003/06/13 龍女與您握握手: 明原:
基本上我對大唐貴妃不敢茍同
不僅有交響樂, 豪華佈景, 更有令人難以忍受的合音合唱
天! 這是京劇改革的方向? 中西合併-京劇加歌劇!
我接觸京劇不到一年, 懂得不多, 我只是忠實表達耳所聽;心所感
歡迎大家暢所欲言,大唐貴妃我不好說啥,但市場的導向若真是如此也只有靜觀其變吧,我對京劇的振興還是充滿希望的,這得把握時機,靠真正好的演員的力量也靠觀眾的力量!
該留不住的嘆息一場
該尋回來的眾志成城
Yaling,
京劇的包容性強是其偉大可貴之處,它可以吸收崑曲、梆子、小調而獨佔當時巿場。<大唐貴妃>是一種形式似百老匯劇與拉斯維加斯秀,它的豪華陣容會有市場,但它不可能成為京劇的主流,革命樣板戲也是京劇但也不是主流。京劇迷人處不是交響樂、佈景更不是合音合唱,以前不是以後也不會是。你愛京劇時間不長但你已找到它的迷人之處,這就是京劇不滅的魅力。
Yaling  2003/06/11 乃馨 明原 tom 2003/06/12 Yaling 乃馨
今天聽了皇龍發行的CD:梅葆玖的三堂會審,有交響樂配樂,有幾點感想:
交響樂加上京戲樂器單純演奏還滿好聽,若與唱腔一起就嫌多餘,似乎有些喧賓奪主,太吵了
現今科技發達,錄音技術優良,聽起來有迴音感覺,但覺得聽久了耳朵發膩,總覺得還是老錄音好聽,即使是有雜音仍無損其藝術,百聽而不厭
梅老師一直有心將京劇藝術推上國際舞台吧...
tom也不妨回應幾句?
是的,屬於京戲的就是該屬於他的,硬加的是偶而、作客、做秀而為之的。記得第一次聽小彩舞的京韻大鼓是大型國樂伴奏已然吸引我了,但聽了原汁原味的大鼓更使我感動,那是一種消逝的文化世代、玩味生活、音韻感情,是不需要包裝的。如同有雜音的老唱片是使人有更豐富的想像空間。
而如今音配像正是強姦了人們的想像空間。
乃馨要我講講話我就說吧
我是贊成京劇現代化的
君不見歐式歌劇消而美式歌劇長
京劇人口日益下降 有心人士莫不著急
我喜歡中國文化但也喜歡中西合璧 胡琴搭配著國樂交響樂其實很優美的
所謂絲竹之樂悠揚悅耳
京劇其實也是另一種型式的交響詩 最近音樂流行復古 如能將京劇尖銳嘈雜的音樂調合一下 觀眾應更能接受
我只看過大唐貴妃
很喜歡裡面的配樂
我只是以一個京劇門外漢的觀點
提出淺見 當然出發點還是為了延續京劇的票房
京劇尖銳 嘈雜的音樂? 一般年輕朋友都有這種感覺的
很正常
tom常聽老戲已屬難能可貴的了

明原
2003/06/07

習梅夢語:
老梅很活,但學梅著多很死, 方向很死。且梅派固執者多,深怕學梅者觸及他派反而不純 ,豈不知他派皆由學梅而起。且老梅同一段唱法不同時期多樣, 只認一种豈不井底之觀。 梅大師 曾說: "只要你大方,我就承認你是梅派" 這句話真高,唱、念、作、表都真正大方是何等境界。…
梅大师的<醉酒>由繁化简,但现今学梅着只知简不知繁,更不知"化"简由来,看梅的电影,梅大师身段虽少却骨子里有内涵,那是因为有繁的基础,如果只学梅晚年的形而不知其根由,那身段必是空洞的。
在北京我请教过王志怡老师(梅兰芳弟子、陆素娟之女)梅派<醉酒>的全部身段,他很耐心的跟我说小时候她学的,与后来老梅及小梅改的一些身段。我更肯定<醉酒>非得由繁复身段打基础才行,如果戏校小孩开始就学梅的晚年,那会是错误的引导。
亲近梅大师的人都知道,梅并不希望年轻人过份学其晚年唱做。

山東省
孫松

2003/06/02

龙小姐,
没想到你这么及时回复了贴子,真的感谢你对京剧事业所做的贡献,对贴子认真的回复。尤其感谢你在百忙中答应我的要求,及时给我邮寄“月琴教材”使我受益非浅。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收听你的唱段,游览你的网站。真有乐在其中的感觉。不知道你的北京之行什么时间能成,等候在电视荧屏中一睹你的风采。

tom

2003/05/19

 

京劇網上常見京崑 以下簡介崑曲來由
崑劇又稱崑曲 是我國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
早在元末明初 在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一種稱為 崑山腔 的南方聲腔流行  明嘉靖年間 1522至1567年 有太倉魏良輔等人 以原崑山腔為基礎 吸收海鹽 弋陽 餘姚等南曲聲腔的長處 並吸收北曲曲牌 豐富唱腔及旋律 製成一種新聲腔 是為崑曲 當時也稱之為 水磨腔
崑曲原以清唱為主 後來 梁伯龍 辰魚 選用新聲腔編寫 浣紗記 等劇於舞台演出 崑曲便迅速風行於全國
明末清初為崑曲全盛時期 曾獨佔我國戲曲鰲頭近二百年之久
清中葉後 花部 清人李斗 揚州畫舫錄 將崑曲稱為雅部 而將京腔 秦腔 梆子腔 二簧調等稱為花部 以示崑曲之優雅 興起 徽班晉京 漸漸形成通俗而多姿的京劇 漸漸取代崑劇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 崑曲走向式微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eseculture.org.hk/kunqu/kunqu_sth.htm

Po-Han Lin
2003/05/01

我只是因找尋資料而進來妳的網站的路人
妳這網站寫得非常好喔
內容又很充實
可以感受到妳的用心
相信可以令不少人受益匪淺
在此給妳加加油^_^
 

龍女:
2003/04/21

再提供兩本
童芷苓 朱繼彭著 大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氍毹八十 是台灣著名武生老前輩
曹駿麟戲劇生涯憶實

tom 
 2003/04/21

有關京劇教育
轉貼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00:49:07 2001)

能否推薦一些相關書籍,或名伶傳記中對京劇教育過程敘述較為詳盡的
台灣這幾年出的有
《休戀逝水》,顧正秋傳,時報
《郭小莊雅音繚繞》,郭小莊傳,台視文化
《水袖與胭脂》,魏海敏傳,商周
不過都偏向於「兒時回憶」的..

早期一點的還有里仁書局:梅蘭芳《舞台生涯》大地出版社:《章遏雲自傳》、《孟小冬與譚高言馬》、《青衣花臉小丑》《國劇名伶軼事》
大陸的書就多了 到圖書館找一定會有所斬獲

tom

2003/04/20

 

再把四大鬚生介紹了吧

一 言菊朋(1890年-----1942年)北京人 宗譚(鑫培) 早年演唱《桑園寄子》等戲 頗得譚氏神韻 1916年前後聲名漸起 1923年隨梅蘭芳赴滬演出 成為專業演員 20年代後期自己挑班 在宗譚的基礎上 博采眾長 結合自身嗓音條件 研創新腔 逐漸形成別俱一格的演唱風格 
人稱言派 代表劇目有《讓徐州》《臥龍弔孝》

二 馬連良(1901年-----1966年)北京人 先學武生 後學老生 他吸收譚 余等派藝術之長 結合自身條件 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 發展成為獨樹一幟的“馬派”表演風格 他的唱嗓音圓潤 唱腔巧俏 清新念白講究韻味 吐字清晰 節奏鮮明 瀟灑飄逸 貼近生活 做表程式與生活之間不顯露任何不協調的痕跡 極其自如隨意 表演中的身段動作都內含著堅實的武幼 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 》

三 余叔岩(1890年 - 1943年)湖北羅田人 余三勝之孫 少年時就以《捉放曹》等戲而嶄露頭角 後拜譚鑫培為師 繼承了唱做並重 文武兼長的“譚派”藝術並加以革新 發展 逐漸發展 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被稱為“新譚派”或“余派” 他的演唱講究字音聲韻 潤腔多用“擻音” 嗓音略帶沙音 行腔剛健蒼勁 更兼婉轉細膩 韻味醇厚 另有一層境界 《戰樊城》《戰太平》等戲中的唱段 被視為余派唱腔的經典。

四 高慶奎(1890年 - 1940年)山西榆次人 早年宗譚(鑫培) 後改學劉鴻聲 他演唱的《逍遙津》《斬黃袍》等戲的唱段高亢挺撥 氣力充沛 剛勁激昂 蕩氣迴腸 為“高派”的代表作 《胭粉計》中飾諸葛亮 《贈綈袍》中飾範睢等的表演 身段規範 表情細緻 尤其眼神運用更為傳情 他效仿劉鴻聲 花臉能演《鍘判官》 武生能演《連環套》 紅生能演《華容道》 老旦能演《釣金龜》 無不生動傳神

參考資料
中華文化訊息網 http://big5.ccnt.com.cn/show/xiquhc/baixizhh/jj-xsh-1.htm

tom

2003/04/20

一般人初識京劇 對生旦名角較熟 唯獨對淨名角陌生 今天介紹的是四大花臉
一 金少山(1889年----1948年)工架子花臉 與梅蘭芳合演《霸王別姬》一舉成名 有“金霸王”之譽 又因擅演包公戲 與擅演曹操的郝壽臣並稱為“黑金白郝” 1937年在北京組成松竹社 開花臉組班的先河 他在《鍘美案》 《打龍袍》等戲中演銅錘花臉 嗓音洪亮 有黃鐘大呂之美 由於他的戲路寬廣 而有“十全大淨”之譽

二 郝壽臣(1886年----1961年)河北香河人 熔銅錘 架子花臉於一爐 主張“架子花臉 銅錘的唱” 他的發音運用口鼻共鳴的方法 加以“擻音”等潤色 極為渾厚沉郁 他排演了《荊軻傳》《桃花村》等新戲 加工排演了《瓦口關》等幾乎失傳的老戲 形成郝派獨特風格 與金少山 侯喜瑞 並稱為“花臉三傑”

三 裘盛戎(1915年----1971年)北京人 工花臉 十三歲入富連成科班 20世紀40年代後期自己挑班 以花臉為主角演大軸為金少山後的第一人 裘盛戎繼承家學 世稱“裘派” 他所創的唱腔繼承了淨角傳統唱腔雄渾豪放的風格 又融合了老生 青衣唱腔中低迴婉轉的抒情特色 形成韻味醇厚 含蓄 細膩的獨特風格 把花臉唱腔推到了新的境界 代表劇目有《姚期》《將相和》

四 袁世海(1916年---- ) 北京人 幼年入富連成科班 工架子花臉  未出科時 就曾與馬良連 李世芳等合作演出 在觀眾中有一定的影響 後拜郝壽臣為師 潛心繼承和發展郝派藝術 在與馬連良 尚小雲 周信芳等演員的合作中 廣泛吸取各家之長 逐漸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 在《將相和》中飾演的廉頗 《野豬林》中飾演的魯智深等人物形像 極其鮮明生動 與裘盛戎同為京劇淨行中新流派的創始人之一  
參考資料 中華文化信息網
http://big5.ccnt.com.cn/show/xiquhc/baixizhh/jj-hl-2.htm

tom
2003/04/16

蘇三起解
明朝時 名妓女蘇三和吏部尚書子王金龍結識 改名玉堂春 誓偕白首 王在妓院錢財用盡 被鴇兒轟出 蘇私贈銀兩使回南京 王走後鴇兒把蘇騙賣給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 沈妻與人私通 毒死沈 反誣告蘇 縣官受賄判蘇死罪 解差崇公道提解蘇三自洪洞去太原復審 途中蘇訴說自身的遭遇 崇加以勸慰 名女起解 梅尚程荀及張君秋等演出均有特色
 

湖北十堰戏迷
 郭丹凤
2003/04/15
 

无意中到这 还会来 

tom
2003/04/15

京劇竇娥冤(六月雪) 劇情摘要
竇娥丈夫早喪 與孤苦的婆婆相依為命 惡棍張驢兒父子強進她家 企圖占奪她婆媳 張驢兒想毒死蔡婆 卻誤毒死其父 遂誣陷竇娥下獄 趕蔡婆離開家門 竇娥被枉判處斬時 立下誓願 當此炎夏六月降雪三尺 以證其冤 竇娥死後 果然天降大雪
 

高雄 陳光
 2003/04/11

網站內容頗豐富 但太個人化 如要對於京戲多份了解 或推廣京戲應再多些京戲的介紹 當然還是由衷的敬佩以一己之力能創造出這樣一個網站 日後必當替妳宣傳
 

YUMIKO
2003/04/10

小學有一次在電視前亂轉台 轉到某台在播京劇 我記得是鳳還巢
後來加入京劇社 心想不能一點相關知識都沒有 就在搜尋網站上找相關資料 就這麼進來了 再加上我們有老師是用令尊的書做教科書(韻圖) 所以備感親切

tom
2003/04/09

很高興看到這個網站 我聽不太懂京劇唱詞 但我已去世的父親深愛著京劇 每回我聽到京劇熟悉的曲調 我總是會感傷的想起我的父親 電影霸王別姬我看了五遍 為的也是浸淫在京劇的時光隧道中 我總是覺得在台灣古老中國的文化漸漸凋零了 我蠻佩服妳對於京劇的執著 最近因為張國榮的關係上網搜尋京劇霸王別姬的網站 很偶然的看到貴站 說實在的我今天一整個下午都停在妳的站內 也線上收聽 很過癮 以後也可讓京劇伴著我上班了 我們這行壓力特大

jiangsuren
2003/04/07

哈 简体字也能留言
我的台上一分钟妈妈台下十年功很感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