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恐懼症


 

  
  不知
小蜜蜂正式加入京剧的行列确切的历史有多久了?现在似乎是专业票友演出都少不了它,许多演员没有它就唱不了戏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向来是由广场艺术发展至剧场的,因此其声腔、乐器伴奏设计都是为照顾广大观众而设计的。不过我想不久的将来京剧终将因小蜜蜂而改写历史了,京剧演员们不用再如同老前辈们摸黑就去城墙根喊嗓了,拉琴的也不用整天的练功怕别人笑拉不响那二根弦了;此皆拜小蜜蜂之赐。

 

  当年上海的天蟾舞台及北京的长安大戏院,都比现在改建后的新式剧场空间大、坐位多,那时别说小蜜蜂了就连立式话筒都没有,也许只有几支大水缸在台前吧。据说当年李多奎一句闷帘,天蟾舞台三楼的观众都听得字字震耳。今天的演员如有多爷的功力,管音响的先生保证还嫌你太吵,绐他添麻烦哪。现今北京的长安大戏院原是为京剧设计的剧场,其设备亦堪称一流,但每次看戏都觉得其音响控制的有缺失,其实仔细分析并不能怪管音响控制的工作人员,而是京剧的高调门与小蜜蜂,以及人类的听觉系统原本是个非常勉强、不适的组合。

 

  听前辈们说,马连良先生在台上演出常习惯性的指挥龙套、配角,内行戏称其为 交通警察,如说快点后边点等,有时急了还会小声说他妈的你快点!。艺术家在台上就如同在家一祥自在,是有道理的,我想马连良先生要是在今日的长安大戏院演出,带上小蜜蜂恐怕其潇洒自如也要打折扣了。其实演员在台上有时为了清清嗓子小咳一下,是十分正常不过了,不过由於有了小蜜蜂这点自由成了演员的大忌了。尤其是许多票友演出由於心理紧张,一上台老觉得嗓子眼不舒服,但有小蜜蜂想咳又不敢咳,弄的嗓子更加紧张。且小蜜蜂使声音失真也是正常的,演员在台上听了不是平常自己熟悉的声音,顿时对自己控制能力产生怀疑而影响了演出。且小蜜蜂失灵也是几乎每场必有的,这个演员声大的刺耳,那个演员像在演无声电影。自从有了小蜜蜂,每次自己演出反而多了份心理负担,由於有过几次不佳的经验,每逢演出都建议主办人 恢复传统 不用小蜜蜂,但皆因别的演员坚持,怕不用小蜜蜂观众就听不到而作罢。

 

  记得多年前有位先生在台湾申报撰文,写我与老生名票王伟先生在美京华圣顿公演<坐宫>时之戏评,其中多溢美之词但最后提到怀疑我有学大陆演员配带小蜜蜂之嫌,当时看了文章真如同蒙受不白之冤,不知是自己的嗓音那天失真了,还是嗓子太痛快了使人有此错觉?那时认为配带小蜜蜂是个投机行为,不太光明磊落似有欺骗观众之嫌。谁知时过境迁,如今谁的小蜜蜂不灵、出了问题才是对不起观众呢!想想以前为了小蜜蜂受冤而生气真是可笑。

 

  前不久我们同台演出的一位非常出色的老生票友,也许他也吃过小蜜蜂的亏,那次演出特别交待把他的小蜜蜂调到最小,演出完大家都跟他说,你演的真好,只可惜你的小蜜蜂坏了!,真遗憾!而现今有些京剧名家怕小蜜蜂演出时不听话,也怕别人的小蜜蜂过自己的,不但胸前带一个,脑后也带一个,因此观众常会听到双声道立体声。据说当年赵燕侠唱<玉堂春>,要求台口的话筒都撤去,她说要给观众听原汁原味,赵燕侠还说爱听电流声回家听唱片去!赵燕侠先生的功力与自信,我想当今的演员有此气魄者已少矣。李开屏老师给我说戏时也提到一个老概念,就是在台上唱戏,要训练要求使自己的嗓音能传达到门口收票人员的耳里。我想李开屏老师所传承的观念,也终将被小蜜蜂的横行给打破了。所以有人言现今演员有参赛演出,其保护嗓子并非首要,巴结好管小蜜蜂的大爷保证小蜜蜂一定 才是首要。

 

  同样的剧场以往多年演出都没有小蜜蜂,现在没有小蜜蜂竟不能演出了!真的怀疑人的耳朵是否退化了?小蜜蜂已成了京剧演出的必要条件?还真怀念以前没有小蜜蜂在剧场看戏的真实临场感,而现在看电视还比现场强,因至少能保证耳朵不受罪。真不知小蜜蜂的诞生是京剧的福焉?祸焉? 

 

 

探藝雜談